实验指南 | 藤黄微球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鉴别与药敏分析
来源:灰藻科技 浏览量:1585 发布时间:2024-04-06 20:55:58
藤黄微球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鉴别与药敏分析
引言:
本文详尽介绍了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及鉴别要点,并通过对比多种相似菌种的关键性试验结果进行区分。通过对藤黄微球菌的菌落颜色、革兰染色特点、生化反应特异性及与其他相关菌种的鉴别试验,为实验室鉴定该菌提供了全面且实用的方法指导。此外,文章还涉及了针对藤黄微球菌的药敏试验药物选择,强调了其在临床上可能引发的机会感染及其判断标准,对于临床微生物学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形态与染色:
革兰阳性球菌,菌体较葡萄球菌稍大,多成对、四联、成簇排列,立体感强,无鞭毛,无芽胞,在脓液中可形成荚膜。
图1、藤黄微球菌纯培养的镜下形态(革兰染色)
培养特性:
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小于葡萄球菌,呈圆形、凸起、光滑、不透明、黄色菌落。在营养琼脂平板上菌落呈黄色。
图2、藤黄微球菌在血琼脂平板(左)及营养琼脂(右)上的菌落特征(18~24h)
生化反应:
触酶试验阳性,主要生化反应见下表。
表1、藤黄微球菌的主要生化反应
试验 | 结果 | 试验 | 结果 |
---|---|---|---|
色素 | 黄色 | 七叶苷 | - |
硝酸盐 | - | 明胶 | + |
葡萄糖 | - | 精氨酸双水解酶 | - |
丙三醇 | - | 枸橼酸盐 | - |
甘露糖 | - | 6.5% NaCl生长 | + |
注:“+”,90%以上菌株阳性;“-”,90%以上菌株阴性
鉴别要点:
● 本菌特征革兰阳性球菌,菌体较大,菌落呈黄色,触酶试验阳性。
● 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特征鉴别两者均产生黄色色素,但藤黄微球菌不产生溶血环,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明显B溶血环。
图3、左图为藤黄微球菌,右图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 与里拉微球菌的鉴别,见下表。
表2、藤黄微球菌与里拉微球菌鉴别的关键性试验
菌名 | 菌落颜色 | 脲酶 | 甘露糖 | 蔗糖 | 海藻糖 |
---|---|---|---|---|---|
藤黄微球菌 | 黄色 | d | d | d | - |
里拉微球菌 | 无色或乳白色 | - | - | - | + |
注:“+”,90%以上菌株阳性;“-”,90%以上菌株阴性;“d”,11%~89%菌株阳性
● 与其他相关菌的鉴别,见下表。
表3、微球菌属与相关菌鉴别的关键性试验
菌种 | 菌落颜色 | 硝酸盐 | β半乳糖苷酶 | 葡萄糖醛酸酶 | α葡萄糖苷酶 | 精氨酸双水解酶 | 脲酶 | 明胶 | 吐温80水解 | D-甘露糖 | 乳糖 | 蔗糖 | 海藻糖 | 木糖 | 甘露醇 |
---|---|---|---|---|---|---|---|---|---|---|---|---|---|---|---|
Kocuria carniphila | 黄色 | + | + | + | ND | - | - | - | - | - | + | ± | - | - | - |
克氏库克菌 | 浅橙色 | d | - | - | ND | - | d | ± | - | + | d | + | + | - | - |
Kocuria rhizophila | 黄色 | - | - | - | ND | - | - | + | + | + | - | - | - | - | - |
玫瑰库克菌 | 粉色或橙红色 | + | - | - | ND | - | - | - | - | - | - | - | - | + | + |
变异库克菌 | 黄色 | + | + | - | - | - | + | ± | - | - | d | d | - | + | - |
藤黄微球菌 | 黄色 | - | ND | ND | + | - | d | + | - | d | - | d | - | - | - |
里拉微球菌 | 无色或乳白色 | - | ND | ND | ND | - | - | + | d | - | - | - | + | - | - |
西宫皮球菌 | 橙色 | d | ND | ND | ND | - | + | + | d | - | - | d | ND | - | ND |
Kytococcus sehroeteri | 浑黄色 | - | - | ND | - | + | - | + | + | - | ND | d | + | - | - |
栖息皮肤球菌 | 乳白色或黄色 | - | ND | ND | + | + | - | + | - | d | - | d | + | - | ND |
Rothia mueilaginosa | 透明或白色 | + | ND | N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90%以上菌株阳性;“-”,90%以上菌株阴性;“d”,11%~89%菌株阳性;“±”,90%以上菌株弱阳性;“ND”,无资料
药敏试验的药物种类选择:
首选青霉素、万古霉素;次选红霉素、克素等抗菌药物。
结果解释与要点提示:
微球菌属主要存在于泥土、水等外界环境以及人和动物皮肤表面。一般不致病,其中藤黄微球菌在自然界和临床标本中较常见,所以在临床标本中分离出微球菌,首先要根据标本来源、菌落数量、菌落是否生长在接种线上等因素综合判断是污染菌、定植菌,还是感染菌。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各种机会感染,如菌血症、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总结:
藤黄微球菌作为一种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其在自然界与临床标本中的广泛分布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系统阐述了该菌的形态与染色特性,揭示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并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及对比实验明确了其与其他类似菌种的鉴别要点。尽管藤黄微球菌通常不致病,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导致机会感染。因此,针对其药敏性的认识,如对青霉素、万古霉素等药物的敏感性,有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总之,准确识别和理解藤黄微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对于临床实践和公共卫生防控都具有重要意义。
敬请关注“灰藻视界”,共筑健康未来!
— 武汉市灰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团队敬上
灰藻生物:我们期待着与客户共同成长,共创生命科学的美好未来!
更新日期:2024-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