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藻生物Logo

特别声明:本司产品仅用于科研,不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X

技术支持Technical Support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实验指南 | 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方法

来源:武汉市灰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量:428   发布时间:2024-06-05 09:02:14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

2、掌握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检验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原称绿脓杆菌,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皮肤、肠道和呼吸道,也是水源和食品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大小(0.5~1)μm×(1.5~5.0)μm,细长且长短不一,有时呈球杆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菌体的一端有单鞭毛,无芽胞,无荚膜。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对营养要求不高,专性需氧,生长温度范围25~42℃,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在普通平板上生长良好,专性需氧,菌落形态不一,多为直径2~3mm,边缘不整齐,扁平湿润。在血平板上会形成透明溶血环,液体培养呈混浊生长,并有菌膜形成。铜绿假单胞菌能产生两种水溶性色素:一种是绿脓素,为蓝绿色的吩嗪类化合物,无荧光性,具有抗菌作用;另一种为荧光素,呈绿色。绿脓素只有铜绿假单胞菌产生,故有诊断意义。

我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2018)对铜绿假单胞菌等微生物限量有明确的要求,见表1。并规定按照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8538-2016)中开展检验。本方法采用滤膜法,将250mL水样用孔径为0.45μm的滤膜过滤,并将过滤膜移至假单胞菌琼脂基础培养芽(CN)琼脂选择性培养基上,于(36±1)℃培养24~48h,典型菌落能够在CN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并产生绿脓素,能够利用乙酰胺产胺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证实为铜绿假单胞菌。

表1、包装饮用水和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微生物限量

包装饮用水和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微生物限量


三、检验设备和试剂

(一)主要设备

百级洁净工作台、抽滤过滤系统、玻璃棒、滤纸等。

(二)培养基和试剂

假单胞菌琼脂基础培养基/CN琼脂,金氏B(King's B)培养基,乙酰胺液体培养基,绿脓菌素测定用培养基。


四、检验程序

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检验程序如图1所示。

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检验程序

图1、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检验程序


五、检验步骤

(一)水样过滤

在100级的洁净工作台进行过滤操作。首先用无菌镊子夹取灭菌滤膜边缘部分,将粗糙面向上,贴放在已灭菌的滤床上,固定好滤器,将250mL水样或稀释液通过孔径0.45μm的滤膜过滤,然后将过滤后的滤膜贴在已制备好的CN琼脂平板上,平铺并避免在滤膜和培养基之间夹留着气泡。

(二)培养

将平板倒置于(36±1)℃培养24~48h,并防止干燥。

(三)结果观察

1、在培养20~24h和40~48h后观察滤膜上菌落的生长情况并计数。

2、计数所有显蓝色或绿色(绿脓色素)疑似铜绿假单胞菌的菌落,并进行绿脓菌素确证性试验。

3、在紫外线下检查滤膜时,应避免长时间在紫外光下照射,否则可能会将平板上的菌落杀灭,而导致无法在证实培养基上生长。计数滤膜上所有发荧光不产绿脓色素疑似铜绿假单胞菌菌落,并进行乙酰胺肉汤确证性试验。

4、将其他所有红褐色不发荧光的菌落进行氧化酶测试、乙酰胺液体培养基、金氏B培养基确证性试验,培养20~24h观察结果,防止因为培养40~48h导致菌落过分生长而出现菌落融合。在CN琼脂上生长的菌落选择和验证步骤见表2。

表2、在CN琼脂上生长的菌落选择和验证步骤

在CN琼脂上生长的菌落选择和验证步骤

(四)确证性试验

1、营养琼脂

尽可能将所有经滤膜过滤后,在(36±1)℃培养了20~24h,将需验证的可疑菌落划线接种营养琼脂培养基,于(36±1)℃培养了20~24h。检查再次纯化的菌落,并将最初显红褐色的菌落进行氧化酶试验。

2、氧化酶试验

取2~3滴新鲜配置的氧化酶试剂滴到放于平皿里的洁净滤纸上,用铂金丝接种环或玻璃棒,将适量的纯种培养物涂布在预备好的滤纸上,在10s内显深蓝紫色的视为阳性反应。也可以按照商品化氧化酶测试产品的说明书进行该项测试。

3、金氏 B(King'sB)培养基

红褐色的且氧化酶反应呈阳性的培养物接种于金氏B培养基上,于(36±1)℃恒温箱培养1~5d。每天需取出在紫外灯下检查其是否产生荧光性,将5d内产生荧光的菌落记录为阳性。

4、乙酰胺肉汤

将第一步中的纯培养物接种到装有乙酰胺肉汤的试管中,在(36±1)℃培养20~24h。然后向每支试管培养物加入1~2滴钠氏试剂,检查各试管的产氨情况,如表现出从深黄色到砖红色的颜色变化,则为阳性结果,否则为阴性。确证性试验结果判定见表2。

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在金氏培养基上的紫外灯观察

图2、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在金氏培养基上的紫外灯观察

(五)计数

将产生绿脓色(蓝色/绿色)或氧化酶反应呈阳性,在紫外灯下产生荧光,且在乙酰胺肉汤中产氨的所有菌落证实为铜绿假单胞菌,并进行计数。

通过计数培养后的滤膜上的菌落以获得铜绿假单胞菌的数量。其他产生荧光或者呈红棕色的菌落需要进一步验证。(最初滤膜上显荧光的菌落经氧化酶反应均呈阳性,因此不需在这个测试中计数。)

(六)结果与报告

根据蓝色或绿色菌落的计数和确证性试验的结果,计算每250mL水样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数量。菌落计数按如下公式计算:

N=P+F(c1/n1)+R(c2/n2)

式中:

P-呈蓝/绿色的菌落数;

F-显荧光的菌落数;

c1-产氨阳性的显荧光菌落数;

n1-进行产胺测试的显荧光菌落数:

R-呈红褐色的菌落数;

c2-产氨、氧化酶、金氏B培养基上显荧光测试均阳性的红褐色菌落数;

n2-进行产胺、氧化酶、金氏B培养基上显荧光测试的红褐色菌落数。

结果以CFU/250ml计。

【相关资源】

名称: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菌株编号:HZB224149

微生物资源鉴定保藏平台

敬请关注“灰藻视界”,共筑健康未来!
— 武汉市灰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团队敬上

灰藻生物:我们期待着与客户共同成长,共创生命科学的美好未来!

更新日期:2024-05-28

#创作团队

编制人: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