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峡炎链球菌的微生物学特征、鉴别诊断与治疗指导
来源:武汉市灰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量:1391 发布时间:2024-05-07 15:43:02
引言
咽峡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anginosus)作为一种革兰阳性球菌,因其在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及其偶尔关联的心内膜炎病例而受到医学研究的关注。本文旨在综合概述该菌的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鉴别诊断要点以及药敏试验指导下的抗菌治疗建议,以增强临床医生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对该菌种的认识和鉴别能力。通过详尽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本文为咽峡炎链球菌的准确鉴定和有效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形态与染色
革兰阳性球菌,成双或短链排列。
图1、咽峡炎链球菌纯培养的镜下形态(革兰染色)
培养特性
在5%CO2环境下生长良好。在血琼脂平板上35℃培养18~24h,形成细小,针尖大,有α、β溶血环,灰白色的菌落。
图2、咽峡炎链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18~24h)
生化反应
触酶试验阴性,杆菌肽试验阴性。
表1、咽峡炎链球菌主要生化反应
试验 | 结果 | 试验 | 结果 |
---|---|---|---|
岩藻糖苷酶 | - | β-D-葡萄糖苷酶 | + |
N-乙酰葡萄糖苷酶 | - | β-D-半乳糖苷酶 | V |
β-N-乙酰氨基半乳糖苷酶 | - | 甘露醇 | V |
神经氨酸酶 | - | 山梨醇 | - |
a-D-葡萄糖苷酶 | V | 精氨酸双水解酶 | + |
乳糖 | + | 七叶苷 | + |
VP | + | 脲酶 | - |
注:“+”,90%以上菌株阳性;“-”,90%以上菌株阴性;“V”,11%~89%菌株阳性
鉴别要点
本菌特征革兰阳性球菌,成双或短链排列,菌落较小,触酶试验、CAMP试验均阴性。七叶苷试验阳性。
与星座链球菌的鉴别 咽峡炎链球菌β-D-葡萄糖苷酶试验阳性,而星座链球菌则为阴性。
药敏试验的药物种类选择
咽峡炎链球菌抗菌药物选择见下表。
表2、药敏试验的药物种类选择
抗菌药物名称 | |
---|---|
必选 | 青霉素、氨苄西林 |
可选 | 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万古霉素 |
补选 | 奥利万星、特拉万星、红霉素、氯霉素、利奈唑胺、特地唑胺 |
注:具体参照CLSI M100S(26版及最新版本)。药敏试验必选药物并不代表临床治疗首选药物,临床治疗首选应参考相关抗微生物治疗指南
结果解释与要点提示
咽峡炎链球菌属米勒链球菌群,该菌引起心内膜炎在国内报道比较罕见。因此临床及检验人员对少见菌的检出应引起足够重视。
总结
咽峡炎链球菌展现出了独特的微生物学特征,包括其典型的成双或短链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形态,以及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形成的细小、灰白色菌落,伴有α或β溶血现象。生化反应结果显示了其对多种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尤其是β-D-葡萄糖苷酶试验阳性成为与星座链球菌鉴别的关键点。在治疗策略上,尽管药敏试验推荐了包括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在内的多种抗菌药物作为测试选择,但临床实践中应依据最新的CLSI指南及抗微生物治疗指南来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咽峡炎链球菌引起心内膜炎虽较为罕见,但其潜在的致病性提醒医疗专业人员在遇到类似感染症状时需保持高度警觉,进行精确的微生物检测,并给予适当的重视与处理。
【相关资源】
名称:咽峡炎链球菌 | Streptococcus anginosus
菌株编号:HZB355179
微生物资源鉴定保藏平台
敬请关注“灰藻视界”,共筑健康未来!
— 武汉市灰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团队敬上
灰藻生物:我们期待着与客户共同成长,共创生命科学的美好未来!
更新日期:2024-05-07